餐椅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餐椅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【资讯】改出一番新气象密花远志

发布时间:2020-10-17 16:52:53 阅读: 来源:餐椅厂家

秋高气爽,在澧水源头桑植,清风拂面,处处生机勃勃——

解决全县132个村及周边城乡“用电难”、投资达1.6亿元的电网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。

打通“断头路”连接“最后一公里”,一个架7座桥、修100多公里山村公路、投资近亿元的“便民计划”,目前已完成70%。

保障3.6万人饮水安全、投资1500多万元的“农村自来水”工程,一刻也没有耽搁。

走进机关办公室,每一个办公桌上都亮出一块“服务承诺牌”,承诺做到“五心五个一”,即:接待热心、办事细心、解答耐心、处事公心、服务贴心;一张笑脸、一声问候、一杯清茶、一个答复、一声再见。群众在接受采访时反映,“干部都是这样说,也都在这样做”。

改变,是群众的期盼,也正是桑植县委、县政府的发力点。

敢于让群众“挑刺”,立马改变服务不到位、不作为的问题;铁腕遏制“四风”,切实改变干部作风与形象;主动走进千家万户,送政策、送技术,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……一切都在改、一切都在变,如今的桑植,呈现出一番令人欣喜的新气象。

让群众“挑刺” 即知即改

“平时,街面上都搞得干净,‘卫生死角’却没有人管。”

“俺那个村,财务公开不及时,有几笔开销大家都觉得不应该报。”

“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没保,不该保的,凭关系为什么保哒?!”

5月以来,桑植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公开“揭短亮丑”,主动邀请民意代表和媒体进行曝光、追踪和监督。上月初,在桑植《电视问政面对面》节目现场,来自民政、城管、房管等11个职能部门的“一把手”,面对民意代表辣味十足的提问,时而红脸,时而冒汗。

针对“考官”的“挑刺”,各位“考生”态度诚恳,纷纷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表示“立马纠正”。

第二天,分管城市管理的副县长朱爱民即带队进行清查,对城区83条小街小巷的垃圾死角、臭水沟一一统计在册,立马制定、执行《桑植城区小街小巷保洁实施方案》。

一周后,望着恼人的臭水沟已被清淤、除臭,家住工业园小区的刘女士感慨地说:“没想到整治得这么快!”

民意代表提到的沙塔坪乡泥田古村的“几笔问题账”,被及时理清。县里针对一个村的“财务公开”问题,举一反三,制定了“管得住”的《细则》,要求每月20日前,必须张榜公示,接受群众监督,并报送县纪委和财政。据了解,上月20日前,全县553个村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财务公开。

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“人情保”、“关系保”、“骗保”等问题,县乡工作组进村入户调查,截至8月底,该县共取消城乡低保对象534人。其中,因家庭经济状况好转终止426人,取消因达到退休年龄领取养老保险金对象23人,因自然减员46人被取消,纠正错保、人情保对象39人。为推行“阳光低保”,县里出台了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》。据有关负责人透露,今年一定想办法做到“应保尽保”。

从年初开始,县里开展了走访困难群众、老党员老干部、回乡老乡、企业老板的“四走四问四解”活动,摸清了“民情账”。如今,各级各部门都建立了“民情台账”,涉及干部作风、民生改善、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等方面共32469条意见、建议。对此,县里采取领导领办、分批交办、部门认领的方式,责任到人、措施到点。实行一周一部署、一周一交办,解决一件、公示一件、销号一件的“挂牌销号制”,做到“事事有着落、件件有回音”。

知,体察民情不留“死角”,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呼应;改,雷厉风行,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。在即知即改中,桑植群众的信任度、满意率明显回升。

遏制“四风” 令行禁止

近日,利福塔镇岩板村村民王固生急需办个流动人口证,赶到镇上的便民服务大厅时已下班。按照公示栏的提示和联系电话,他顺利地找到办事员钟晓菊。很快,证办好了。临走时,钟晓菊给了王固生一张联系卡,写有服务热线和监督电话。

“原先办个证好麻烦,现在好哒。行动不便时,还可打电话要求上门服务。”

“以前办个建房证,要跑县城10多次,而今乡里统一代办、一站式服务,方便!”

走访该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,群众对县里全面推行的一系列便民举措,赞不绝口。

过去,找职能部门办事,留给一些人的印象,大多是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。有时,还经常碰不到人,回答最多的往往是“开会去了”、“外出考察了”等一些“得体”的理由。

“究其原因,是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的存在。”县委一班人认为,反对“四风”,领导干部须以身作则、带头示范,一级做给一级看。县里制定了《干部作风建设问责办法》,针对一些“通病、顽疾”,发出一道道“禁令”和监督考核《细则》。

乡镇干部“跑通学”,长期以来渐成风气,改变现况谈何容易。

一次会后,39个乡镇的党委、政府“一把手”过家门而不入,按照县里的相关规定,及时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。有人认为,“是不是不太人性化”。然而,相比“一乡的工作、群众的急需”,他们选择了“归队”,纷纷带头不搞特殊、不找理由。连续几个月来,县里进行暗访抽查,未发现“跑通学”现象。曾经一度盛行的乡镇干部“走读风”得到了遏制。

让人欣喜的是,干部留宿乡镇的“夜生活”,多数选择“夜访民家”,与乡亲们交朋友、拉家常,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。由此,许多郁积在群众中的怨气、误解以及需急办的事,都及时得到化解。

“管住机关干部的‘衙门’作风,难就难在没有细化的标准和群众可以直达的监督渠道。”县委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,也找到了“治病良方”。

有没有在岗、上班后去哪儿了?新的“干部去向牌”分上午、下午进行标注,避免出现“一天都在开会”等“假象”。同时,在醒目处公示的监督热线,不再是本单位的热线,而是县委的监督热线,避免了“自查不自纠”。而且,若有举报,一经查实,一律免职。

机关里的每个岗位,都有一个包含具体标准、监督电话、本人照片的“服务承诺牌”。承诺牌上载明了“五心五个一”的具体要求,来办事的和办事员都清楚:应该是微笑服务、礼貌接待、现场答复,不满意可投诉。就此,县里专门制定了《违反服务群众“五心五个一”投诉受理和查办制度》,一经投诉,先停职待查。

家住桑植县官地坪镇的一名烟农向记者谈起自己的感受,“以前,到县里有些部门反映问题,有的态度傲慢、把人晾在一边。现在不同了,见到的是一张笑脸,听到的是一声问候,递上的是一杯清茶,临走时还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。”

正是有县委主要领导、各部门“一把手”带头示范,有一系列制度、标准的约束,一些被群众称为“顽疾”的“衙门作风”、乡镇干部“走读风”以及“庸、散、懒”等作风问题,迅速得到扭转。

为民排忧解难 真改实干

陈家河镇蔡家坪村的陆仕云长年患病,家境一年不如一年,一家人挤在一个简易棚房里度日。儿子30多岁了,想成个家却无钱无房,至今还打着光棍。

一天,一位被称为“刘书记”的中年男子走进陆仕云的家。他首先帮着送上生产上急用的种子、化肥、农药以及猪饲料,然后多方筹集资金为陆家盖新房。

近日,一栋110平方米的砖房建成了。“望着新屋,感觉病都没得哒!”眼看着马上就要搬进新房,陆仕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,说着说着眼泪夺眶而出。

“刘书记”其实就是县委书记刘卫兵。刘卫兵联系陈家河镇以来,经常进村串户。哪家有困难、有几个孩子读书?哪家急需种养殖技术指导、该怎样引导乡亲们致富奔小康?他都一一记在心里,然后有计划地进行分类帮扶。

上月的一天,养殖大户甄如勇遇到“猪一天不理食”的怪事。县畜牧局畜牧技术服务队 得知,立即派技术专家到现场,经过“问诊把脉”、喂食药物,不久,“猪不理食”的问题解决了。

把技术、服务送到家,县里要求农业、畜牧、农机等涉及农业技术服务部门,纷纷开展“农技进田间”活动,先后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50多期,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万多人。

眼看就要错过插秧时节,竹叶坪乡七旬老人杨文堂心急如焚。

在外打工的女儿、女婿又打来电话,一时赶不回来。尽管女儿打了“负责买足全年粮食”的包票,吃惯了自家稻米的老杨,还是想种下自己的1.8亩水田。

乡里干部杜金波闻知,二话没说,邀上彭清涛、向玲玲等同事,帮老杨把秧苗插了。看着一身是汗、手脚沾满泥巴的杜金波等人,老杨连声道谢,硬要留大家吃饭,但被婉言谢绝了。

“现在的干部经常到家里来,宣传政策、出主意、送技术,帮着解难题,大不一样了!”杨文堂有感而发,向记者道出了“看到的变化”。

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,变在办公室办理为深入农民家中或田间地头排忧解难。

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桑植把“五送七保障”作为服务农村群众、尤其是困难家庭的抓手与目标。全县从县委书记到普通党员干部,主动下村、进农户,送问候、送承诺、送政策、送技术、送计策,保障每个家庭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水喝、有房住、有书读、有电视看、有医保。

截至目前,全县已走访2万多个偏远、困难家庭,发放惠农手册、科技致富资料2万多册,办理农事4500余件,解决修路、修渠等难题1870件,提供致富项目980个,确定帮扶项目200多个,协调落实帮扶资金8000余万元。

用双脚丈量民情,以真情实意、真改实干为民排忧解难,惠及山乡千家万户。更多最新三农资讯,请关注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-中国农药第一网。

英国alevel

alevel报考

ib补习课

gre考试是什么意思